于福庆,男,字靖康,号天草地根,简称草根,轻风闲云斋。1936年出生于山东省平原县。大学本科学历,戎马一生,海军退休,定居山东烟台。自办《静康书法艺术研究创作室》,从事书法艺术研究和创作。
先生现为国家一级书法师、国家高级书法师职称、国家一级美术师网站成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理事、中国书画艺术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书画研究院院士、北京国韵书画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世界名人艺术研究协会副主席、世界华人书画文学家学会永久名誉主席、北京孔圣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华夏文化出版社终身名誉主席、中国艺术百科艺术总监等职。
先生凭着对书法艺术的酷爱和执着,遵循着前辈的“心正笔正、人正字正”;“字如其人、书为心通”哲理的淳淳教诲,按着“继承传统、锐意创新、业精于勤、行成于毅”座右铭的理念,以及在习书过程中所总结出的“胶泥习书法”、“对联习书法”、“板报习书法”、“衣袖习书法”、“街头习书法”、“枝棒习书法”、“雪地习书法”、“借机习书法”等习书方法。在七十余年的笔耕不辍、泼墨不止、师古不泥古、学贴又活贴、融古创新、广泛涉猎、厚积薄发,不墨守清规戒律,不断向书法艺术最高境界攀登。以坚强毅力和潜心研究,终于在小篆书体上有所突破和建树。使其既保持了古小篆书体的古风韵味,又具有现代气息飘逸洒脱、秀丽雅致的特质。被书界誉为“气韵高古,墨法豪迈,标新立异,自创一格”,“笔墨精妙,出神入化,涉笔成趣,自成一家。讴歌了主旋律、弘扬了正能量。”
先生在书法创作中“追求真善美,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不仅有当代生活底蕴,而且有文化传统血脉。传承了中华美学讲求的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言简意赅,凝练节制,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不但坚守了中华文化立场,还传承了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了中华审美风范。为突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做出了贡献”。
著名美术评论家沈鹏对其篆书创作亦有很高的评价:“于福庆老师的作品强调“道”和“灵”,线条具有一种柔中带刚之美,行笔提按顿挫变化,丰富了篆书的用笔,突破了玉筋篆,笔笔圆转,处处圆转的樊篱,取得了沉雄浑厚,义气天成的艺术效果。正所谓,笔从圆处还求直、意入圆时觉更方。篆书是各种写字的根本,于老师能把篆书写得如此有气魄,很是佩服。望日后继续努力,再创佳绩”。
先生的书法作品,在国家乃至国际展览中,亦得到好评。在北京艺术博览会、在中国亚太经贸组织(APEC)峰会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展、在庆祝联合国成立七十周年的纽约书画展、在大韩国丽水书画大赛、在法国卢浮宫中国书画展赛中以及在中国书画名家赴迪拜艺术展中均获大奖项,其评语为:“笔画圆润、流畅,结体端庄严谨。品有独具风格、鬼斧神工之妙,表现出一个艺术家特有的人生气象、人生境界、人生格调、人生品位。他犹如飞动般的劲健有力,表达出书法特有的艺术形成所蕴含的东方艺术之美的文化意味和生命况味。惟其如此方能矫然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而大放异彩。”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近年来,在全国和国际展赛中获得特等奖三次,金奖二十七次,一等奖十四次。被书界授予“国礼艺术家”、“中国艺术博士”、“中国现代艺术教育家”、“中国国际艺坛巨匠”、被艺界授予“中国艺圣”、“一代宗师”、“中华传奇”和“书坛泰斗”等匾额。被文化部和中国文联评为“世界杰出贡献艺术家”等荣誉称号五十余个。
先生书法作品收录于《书坛巨擎》、《百年巨匠》、《中国书法五大家》、《中华名家》(个人集)、《中华国粹·翰墨至尊》(范曾、于福庆)双人集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