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此“丰富”的目的,一方面意在揭开艺术家身体与作品材质之间关系的特殊性(体觉);另一方面意在凸显艺术家在作品表面的细致处理所带来的特殊观感乃至触感(色醒)。
同时,通过对这两点的强调以期望唤醒作品的和观众的共鸣关系,这个“共鸣”,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视觉愉悦,而是作品对观众全身心感知的一次调动,使其“感同身受”。
《感同身受》展览共有老中青三代八位艺术家参展,他们是田世信、隋建国、展望、姜杰、向京、王伟、梁硕、耿雪。分为两个单元:“体觉”和“色醒”:
体觉
每个身体都有获得新生的契机,或来自内在感悟和激越,或源自各种锻炼手法的塑造和唤醒。雕塑家手下的作品同样具有此类特征。作品无论具象或者抽象,这些“身体”借助他们,破掉了以往“风格”所赋予的外皮和类型,蜕变为新的真实。同时,赋予我们新的认知和感受。
色醒
图像时代以后,雕塑的着色成为一种现象,或成为提示并凸现现实的手法;或成为漫画现实,与历史、虚拟或梦幻未来链接的手段;同时也成为反讽和调侃流俗的利器。色醒之醒——色自身觉醒;惊醒现实。色醒,也是非色,指出色相世界的相待性,也就是其虚幻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