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铭
周铭
收藏
***
收藏
  • 产品详情
  • 产品参数
  • 产品评论

  周铭 字德麓,号椟山堂。现为中国人民大学访问学者、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李宝林工作室画家。被中南海国礼中心聘任为“国礼艺术家”。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华夏万里行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画院会员;首都书画院理事;北京国画艺术家协会会员;武陵画院执行院长;中国壶口书画院、山水画院院长。

  近年来多次参加全国各种书画大展赛并获奖: 2010年作品《天路》参加了上海世博会美术作品展览;2011年作品《谱写彝乡新诗篇》入选“民族百花奖”中国各民族美术作品展;2012年八月作品《巍峨昆仑》在《光荣的岁月》建军八十五周年艺术展”获金奖;2013年十月《中华瑰宝》中国画作品三等奖;2015年作品《幽谷清音》参加全国写意中国画作品展。

QQ截图20180820115814.jpg


QQ截图20180820115900.jpg


QQ截图20180820115927.jpg


QQ截图20180820120011.jpg


QQ截图20180820134152.jpg


QQ截图20180820134228.jpg


QQ截图20180820134247.jpg


QQ截图20180820134338.jpg


QQ截图20180820134404.jpg


QQ截图20180820134426.jpg


QQ截图20180820134441.jpg


QQ截图20180820134501.jpg


QQ截图20180820134523.jpg


QQ截图20180820134555.jpg


QQ截图20180820134614.jpg


QQ截图20180820134641.jpg


QQ截图20180820134714.jpg


QQ截图20180820134736.jpg


QQ截图20180820134756.jpg


QQ截图20180820134816.jpg


QQ截图20180820134913.jpg


QQ截图20180820134937.jpg


QQ截图20180820134951.jpg


QQ截图20180820135014.jpg


QQ截图20180820135031.jpg


QQ截图20180820135050.jpg


QQ截图20180820135110.jpg


QQ截图20180820135131.jpg


QQ截图20180820135150.jpg


QQ截图20180820135218.jpg


QQ截图20180820135242.jpg


QQ截图20180820135316.jpg


QQ截图20180820135332.jpg


QQ截图20180820135347.jpg


QQ截图20180820135430.jpg


QQ截图20180820135447.jpg


QQ截图20180820135507.jpg


QQ截图20180820135915.jpg


墨彩绘世界  山水寄真情

文/刘冰山


   
当我第一次看到周铭老师作品的时候,首先是两幅浓墨山水画,突然间让我想到晚年黄宾虹大师的作品风格,布局紧密,但留白处恰到好处,犹如画龙点睛;墨色较浓,但又能淋漓尽致的展现墨色的焦、浓、重、淡、清;在他的作品中能看到远、中、近景相互呼应,笔墨炉火纯青,线条自然流畅。顿感有一股清新古雅的气息扑面而来,其画作气息纯正,空灵洒脱,笔墨技法不落俗套;追求笔墨情趣且格调清纯;他笔下的景致林木葱茂,云烟变幻,山高水长,景繁意密。绝非萧条寂寞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图式,而是可行、可居、可游的优美之境,极富生活气息,更有一种令人直指心灵的感悟。

  周铭老师的作品不失传统又不同于传统。所谓“不失传统”,首先来说,周铭曾先后就读于中国文联山水画创研班;研修于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高研班;中国人民大学首届山水画硕士研究生班等,也就是说对中国画传统的画法技法有过深入研究,接受过传统书画创作手法的教育。再者来说,周铭的作品一直立足传统,从作品的局部和细节都彰显了周铭对传统绘画技法的传承。在学习写生中,他学习古人的理念,以虚静空明的心境,游历自然山水,对自然之道、人生之道进行深刻的体悟与观照。传统的山水画写生在于把握造化的内在精神、万象的本体和生命之道,是对自然生命形态由表及里的体悟过程。他不但要忠实于自然的真实,还要进行世界心灵化的升华,是艺术家精神世界的外化。取法传统,这也是周铭画作中的一个重要特点。他曾努力研习中国传统画理和画风,并临摹古代名家经典之作。在他的画作中,构图取势,笔墨皴染,无不透露出其深厚的摹古功力。

  所谓“不同于传统”,首先在上个世纪以及改革开放后期,中国文化不断与西方文化产生碰撞,互相影响,互相学习,但又互不相同。而现代的山水画变革却重点围绕“造型”问题展开,试图以西方写实造型艺术观念,补纠清以来向壁虚造的时弊,拓宽旧山水画新局面。它的主要代表人物徐悲鸿,李可染、石鲁、傅抱石等都从不同的途径进行探索,各自创造出了独特的笔墨表现程式,象“可染皴”、“拖泥带水皴”、“抱石皴”等。这些表现方式,都是对传统笔墨语言的一种突破,这离不开以写实为目的的山水画写生在其中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国画在对中国传统绘画传承的基础之上,渐渐的又有了创新,而且这种创新在后期愈演愈大胆。 “道法自然”,人在自然中生存,画家也当与自然对话,以山水为师,以山水为友。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他对山水画艺术的理解逐渐走向深入:山水画不是简单的再现自然,更是人生的感悟与激情的流露。周铭坚信艺术来源于生活,遵循可染先生的绘画理念,坚持到大山深处写生,到自然中寻找山水的表现技巧。本着“为祖国河山立照”的信念,借鉴西方印象派户外作画的方式,吸收它的造型观念而舍弃它的造型方法,倡导写实性的山水画对景写生,突破了古人只从哲学思想、美学观念的宏观状态把握而没有具体的对景落墨的师造化法;可染先生提出“首先要研究生活、认识生活。看,只能得到一个模糊的印象,只有写生才能真实而深入的认识客观世界”。写生的过程是直接在室外对景起笔落墨,直到完成。写生的精神状态是“如狮子博象,全力以赴。”并采取裁剪、夸张、含蓄、提炼等手段,使形象突出、层次协调。这种写生方式比古人的“师造化”更具体真实,是在“脑、眼、手还不能完全吻合时的一种强制约束性的锻炼”,是正确认识客观规律的最根本的部分。这开拓了山水画造型技巧表现的新空间,给山水画作品注入了新鲜的生命感受和现代特色。

  纵观周铭之画,几乎每一幅中都有寥寥几座房屋,我想这些正是他对艺术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在他的山水画作品中,并非以展现山的巍峨为主,更为重要的寄情与山水之间,凸显精神予以的山水画属性。映入眼帘的是层峦叠嶂,逶迤起伏,林木丛丛,翠微苍苍。然而,对传统文人画价值的认同和固守,又使得他对南派的“水墨为上”十分迷恋,烟岚雾霭悬浮于高山密林之间,趣远幽深的意境在峡谷山坡之间随处可见。细细品读,这种笔墨体悟通过他个性的选择,被强化地运用到千岩万壑的营构和气象峥嵘又化机四溢的表达中。周铭以“丘壑立骨”的苍笔在“干裂秋风”中也“润含春雨”,而以“笔法立骨”的润笔在水墨氤氲中也绵里藏针、内含筋骨,这正是他的山水画的独特风骨。不仅表现为北派山水以“丘壑立骨”的壮伟奇观,也表现为南派山水以“笔法立骨”的秀色风韵。这也是周铭老师对自己创作的根本要求,逐渐形成了属于他自己风格的山水画。

  细读周铭近作,无论是写生还是创作都能强烈的感受到在继承传统和创新的关系上,他内心偏重与现实生活自我的感受和在现实生活中发掘的新创作元素。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部分就是艺术家的心中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以及艺术的视觉发现。

  由此看来,随着画家对自然山川精神本质的重新认识和发现,使他的山水画的内涵与外延在不断扩大。他将在全方位多层次的探索中给中国山水画注入新机,并以卓有成效的实践,给古老的中国画艺术增添新的光彩。作为艺术家来说,周铭正值创作的旺盛期,他不会满足于已取得的艺术成就,他定会在执著的探索中渐臻大化之境。期待周铭在以后创作的道路上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在传统和现代的技法融合上能够自成一派。开辟出现代中国画的新纪元!



价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