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伯澄,男,1934年12月生,沫若故里人。别名牛石,别署牛石山人,笔耕园丁;晚号石山翁·乐龄童。斋名:笔耘斋。出生四月,父嘉州联中高三学生告假探亲,途中暴病去世,母气极,卧床不起,汤水不进,其子不足半岁相继离去。全靠祖母养育。感恩不识字的祖母,六岁送私塾背书写字一年。少儿时,常到姑父郭琮琦家玩,受郭沫若思想文化的影响颇深。少年壮志:梦想成诗人和书家。
1941—1949年读书,1950—1952年在家务农,1952年5月—1957年8月从事小教工作,1957年9月—1960年8月省乐师读书。得益于李琼久、张志成老师教诲。之后,拜二王为师,临池不辍,真草篆隶行皆能。尤以行草和甲骨文书法见长。自我开发的左笔颇受书法爱好者赞赏。乐师毕业后,专区技工校任语文教师,后又调沫江中学,95年退休。
80年代末参加纪念刘伯承护国讨袁血战丰都海内外书画展,自作诗创作的处女作,在三万多件作品中仅78人获奖幸运以优秀奖身份跨进书坛。
退休后,修整调研三年,1998年至今任市老年大学书法课教授。2005年10月—2009年10月分别被评为市、省和全国老年教育工作先进。2007.9组建创办了乐山汉嘉书画院,任院长。2009年10月,在官网hbc.sh1122.com发布过两篇文章“书法与时代脉搏同步——20春秋创作轨迹”、“甲骨文书法创作浅谈”和不少书法作品。
退休前后,本着重在参与的原则,先后参加国际国内书法大赛80多次,获等级奖70余次(含6次特等奖和一次特别奖)。经统计,每年国际国内大信函件都过百封以上,中号除外。作品入编各类典籍如《中国书法家作品选》、《中国文艺史志·光辉历程》、《世界知识画报·美术专辑》、2006年7月—2008年9月年度《中国百杰书法大典》、《新中国书画六十年》、《中国书法全集》等40余部。不少作品流入美、法、德、英、韩、日、新、加、澳等国和港台地区以及收藏界和书法爱好者手里。图书馆、纪念馆、碑林、绵阳、乐堂碑园、辽宁铁岭观音阁、温州王瓒书院等碑林均有镌刻。
2010年国际文史出版社出版《当代书法名家——何伯澄书法作品集》,沈鹏、欧阳中石先生分别题词:“一代名家”、“弘扬经典、推崇大家”。2012.1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国际文艺泰斗”终身成就荣誉称号,英格兰皇家艺术基金会敦聘为:英格兰皇家艺术基金会永久学术顾问,终身任职艺术组织:中国艺术人物网、新华艺术网、中国书画黄页网分序为:荣誉总编、副主席、创始副委员长。同年入编台历:中国书坛四大巨匠(沈鹏、欧阳中石、何伯澄、李铎)。2013年官方贺岁挂历《中国艺术大师》入编者:沈鹏、欧阳中石、何伯澄、范曾、李铎。2014年,八个月的网上评选、文化部门、专家教授鉴别入选:刘大为、沈鹏、欧阳中石、何伯澄、范曾、等十大人物进入《中国艺术圈》。同年12月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何伯澄甲骨文书法作品集”之前在乐山、沙湾郭沫若诗词百幅作品分别在智慧书店二楼和郭沫若纪念馆展出颇受观众好评,展出时间之长前者25天、后者28天。2015年被评为最具市场升值潜力十大书法家之一。2016年9月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同时被中书协、中美协、中文联严格审核决定授予“国家一级书法师”。同年10月世界华人慈善家协会世慈爱字(2016)1005号授予《爱心证书》。世慈会(2017.047)号荣获世界华人慈善家称号。同年还参加了“红旗飘飘书画院、四川省分院”和“峨眉山松柏画院”。之前被沫若画院和深圳市云龙教育发展基金会特聘为高级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