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宁辉:1950年出生于重庆,中共党员,斋号:芳草堂、松宁阁主人丶龙溪山人丶鸿恩布丁。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南海国礼中心艺术家。人民美术报理事会副主度:北京东方翰林书画院名誉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家收藏协会名誉副会长。
世界华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城市艺术专业委员会(书画)会员,重庆市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诗书画研究会会员、画圣吴道子艺术研究馆研究员、重庆市摄影家协会会员:深造于中国书画涵授大学、中国摄影涵授大学。授教于姚志华、刘绍勇、白雪石、梁树年、黄润华等教授;
善交书画朋友及艺术前辈,积极钻研,长期写生,足迹遍大江南北。著名山水画家;功力深厚,气势宏大,作品多表现祖国山川景色;深受国内、外人士喜爱、收藏;出版有中国当代艺术大家系列丛书刘宁辉作品集。中国彩墨艺术報,刘宁辉特刊。顶级巨献投资收藏刘宁辉作品在封面作了重点介绍。商界收藏指南2013.06月期也有作品介绍。中国艺术瑰宝对我作品作了介绍。中国艺术报道2014/2介绍了我的作品。2015年评为全国百位优秀人民书画家。中国企业报道<艺术资本>专刊105期封底着了重点介绍。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当代中国书画<艺海.十人行>刘大为、黄永玉、曹元升、刘宁辉等十人作品集》。《人民美术报》2015年9月11日发表了<同刊发表作品有刘大为、欧阳中石、白续智、王西京等十多位>老师作品赏析。2015年11月22日《出席<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人民美术发展论坛》评为〈人民喜爱的艺术家〉2016年由中国文献出版《盛世中国<刘大为.刘宁辉>书画作品集》2017年中国经济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人民书画】刘宁辉与苏士澍、范曾老师三大家珍藏版作品集。2017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孝经〈骆承烈著〉刘大为、刘宁辉、范曾、铁凝》图文同步编入。
2014年7月<丹青翰墨耀天山>重庆、新疆当代艺术家美术作品展。2014年10月河北邢台<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书画展。2015年11月参加在北京大都美馆现场笔会活动,与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举办的书画论坛。2016年5月山东临朐<翰墨九州当代书画>联展。
其作品在全国、省、市展中获金、银、铜、优秀奖。
授十九大题贺活动组委会特别邀请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题贺。同时授予“中共十九大题贺艺术名家”荣誉称号。
山水画参加中国国家画院〔国展〕美术中心和北京中艺博雅科技文化友限公司联合主办“时代新声·文化自信”一全国优秀名家作品大展。
山水画在纪念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15周年全国书画大赛中荣获《金奖》。并授予“新时代艺术开拓者”称号。
山水画在燃情岁月·全国书画作品北京邀请展中荣获《金奖》。并授予“中华老人书画艺术家贡献奖”荣誉称号。
山水画在“第二届‘盛世中华’全国书法、美术作品赛”中荣获《二等奖》
山水画在“炎黄杯·海内外华人作品邀请展”中荣获《金奖》。
山水画在“新中国六十周年大阅兵全国题贺艺术大赛”中荣获《创作一等奖》
山水画在“庆祝画圣吴道子艺术研究成立十周年全国书画大展赛”中荣获《银奖》
山水画入选入编2006年、2008年卷《中国城市年鉴》;
个人传收入《中国摄影家全集》.
中企报盟信息科学研究院
中国企业报道
中国书画名家刘宁辉艺术人生访谈录
在笔者印象中,国画家刘宁辉先生可称一位“散淡山人”,观其画作,可被其中气势如虹的磅礴韵致深深吸引,同时,亦被画面里无所不在的细腻和洒逸侵润入心。笔墨的灵动,意境的悠远让其作始终充斥着勃勃生命的律动。在壁立千仞,云深似海之胜景里让人不由生发“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流连与感慨!
刘宁辉先生号松宁阁主人、龙溪山人、鸿恩布丁。1950年出生于重庆。虽然是在2000年退休才真正开始专注于国画研习,但自小喜好绘画的刘宁辉在巴山蜀水的滋养下,一直于大自然中体会着身心合一的淡远与幽邃,使他天赋中的恬净性情得以萌发并延茁长。退休后,刘先生进入中国书画涵授大学、中国摄影涵授大学深造。授教于姚志华、刘绍勇、白雪石、梁树年、黄润华等教授。经过系统的学习,让刘宁辉沉潜心底的恣意奔放之个性情怀得以开辟和表达,加之岁月磨砺渗入其中的沧桑和稳厚,最终让“刘氏笔墨”呈现出了开阔放达的大美意境。
情怀远澈笔墨雄秀
刘宁辉先生喜好山川之游,亦以摄影为好,其所历以南方山水居多。在游历时,他常用手中相机记录下景色,在作为绘画创作参考的同时,亦进行投稿,且每每获奖。摄影的经验在无形中也影响着其绘画创作的审美感受,尤其在构图方面,多了一种宏观立体的认知和把握。刘宁辉先生笔下描绘,多是以巴山蜀水为基,兼以写生所记的他处秀色来表达。从技法上来讲,其构图在严谨中见恢弘,以纵深处显远近;运笔有大片的皴染,亦有小处之勾勒,在泼墨的奔放及勾描的细腻间自如转换,从中能洞见作者对布局章法之习悟。
“在画山水画时,我很注重构图,用笔两方面。这也是我在继承古法的过程中特别强调的两点。构图要在疏与密,动与静间有很好的把握;笔墨的浓淡,轻重也要对远近高低做出层次的区别,这是最基本的。把这个框架勾勒好了,后面的笔墨才能挥洒自如。”
南朝谢赫在其《古品画录》中对用笔和构图亦有之说,其中,“骨法用笔”即强调了运笔的骨力劲健,在刘宁辉画作中,对山峦的勾勒体现出一种顺畅的流动性,在笔画的粗细,墨色之浓淡,运笔的轻重疾徐间将连绵群山的远近高低,阴阳向背表现得活灵活现,犹在眼前。其用笔虽变化多端,但能笔笔骨梗而不困弱,作品中无处不充满“善笔力者多骨”之论道的践行,此言虽是论书,但刘先生将其彰显于绘画之无形可谓是技艺的炉火纯青。观其构图,则有一种大开大合的雄浑气势,泼洒中的旷远,皴染间之细谨,如泰山之凝重,似大海般深沉。山川与秀水同呼吸的谐美意趣,充满了空灵、透净、鲜亮、爽利的奇特韵致;苍穹广袤的郁郁葱葱彰显着深邃旷达之幽远;大笔触,大胸怀的挥洒又流淌出激越酣畅的纵横淋漓。常云“字如其人,画如其人”,即是说书画之作是作者心灵之折射,画家的性情、爱好、脾气、品位皆能体现于中。刘先生作品,无不渗透着大气、奔放、开阔、高远的大美关怀,将情感对景致作了融为一体的贯穿。
“大自然的山水是有很深情怀的,要用心去体悟才能感受得到。山水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不仅是技法上比其他国画品类复杂多变,更重要的是在这方寸纸间能够点染出乾坤朗朗的雄大气韵。”
品刘宁辉作品意韵,在层林密布,近岩远壑,烟岚环绕间透显出毓秀钟灵,一派静谧之幽深。在近景与中景间显而易见的丘壑,常被满沟的白云占领,非遥不可及,却如入仙境。人迹罕至的树间山蹊,勾连着险峰与群山,也似乎连结着超脱与神秘,有一种既未脱离尘世的虚缈之走,更无陷落俗情之无可超脱。岩边石径,曲曲折折,错落纵深,在不经意的“消失”中更增添了幽深的遐思,似乎可以连接到一条寻幽探胜之路,或是一座澄心释怀的桥。处于画面近端的山屋民居,仿佛置于仙境,总能让人有一种舍此何往的感动,更会不自觉地艳羡画中人之所居。山屋之错落,静谧,革除了喧闹繁杂俗世之弊,在幽深体会中从不曾有孤寂之感。与群山俯瞰,层崖叠起的壮美辽阔形成动静相宜,妙趣横生之谐美意趣。
凡艺术皆时代精神的折射,清代画家石涛云“笔墨当随时代”。仅仅以模仿重复为作,是无可称道的。刘宁辉先生的可贵之处,便在于他能将时代审美文化之精神自然而然地融入作品,显示出其特殊智慧与渊博才学。不论浩瀚山川,云海翻腾,湍流回漩,还是丘壑跌宕,抑或天籁共鸣,皆以一己情怀之浓郁泼洒豪迈,使之回荡于心,终得道于自己特有的艺术风范。
“学习古人古法是自我风格形成的前提和基础。但最终是要形成自己特色的,所以在借古开今的一脉相承中形成一种自然,从容,宽广和悠远的画风是我一直以来的追求。当然,除了笔墨功夫外,更要努力进行身心修炼,把自己融入到历史社会和大自然中去体会和领悟,修道良好的品性,体现真善美的人文关怀。这样心境下创作出来的画品才能是不朽之作。”
刘宁辉先生画作清雅脱俗,稳健沉实,其中渗透着深厚的学养底蕴与静和入邃的心灵境界,这样的笔墨气韵与其自身的修行息息相关,是在长期专注的文墨侍弄中蒸腾而出的虔敬与和远,最终成为一种发乎本心的无欲无求。
明心淡远不辍之研
众所周知,书画之习不仅需要笔耕侍砚的长期坚持来完备技法,体悟境界,更重要的,是须有一颗沉远淡然的静澈之心伴随修行。虽然刘先生是在退休以后才开始研摹画品,但在之前的生活中磨砺出一颗沉实,专注,强大而明净的内心却是众多习画之人望尘莫及的,这也成为他画艺迅速精进的条件和心理支撑。表现出在他人画作中难见的稳健,厚重和幽深。
“国画艺术给我带来了非常愉悦的心情,我也希望跟我交流的朋友也能分享这份心情。至于很多人说的对画作价格的问题,我是无所谓的,本身也没有求名利,一切淡泊随缘,有一颗平静的心和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就行。”
清修的淡然虽不问功利,但业界荣誉的随之而来则可视为缘分使然的水到渠成。刘宁辉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东方翰林书画院名誉副院长;世界华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城市艺术专业委员会(书画)》会员;重庆市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诗书画研究会会员;画圣吴道子艺术研究馆研究员;《重庆市摄影家协会》会员等。多年来,刘先生作品深受国内、外人士喜爱、收藏。其作品也曾在全国、省、市展中获金、银、铜、优秀奖。曾出版有《中国当代艺术大家系列丛书刘宁辉作品集》;《中国彩墨艺术報》刘宁辉特刊;《顶级巨献投资收藏》刘宁辉作品在封面作了重点介绍;《商界收藏指南》2013.06月期也有作品介绍;《中国艺术瑰宝》对其作品也作出相关介绍。《中国艺术报道》2014/2也刊登介绍了他作品。山水画入选入编2006年、2008年卷《中国城市年鉴》;个人传收入《中国摄影家全集》。
获得的诸多肯定和荣誉,并没有让刘宁辉先生因此而满意于自己之所研,他仍然在画艺之路上张望求知,不断向岁月汲取着艺术成长的养料。渐渐地,虚怀若谷成为一种心灵习惯,博采众长使他能在平稳行进中逐步壮大自己的内心,艺术之路也亦更臻完善。
“如果有机会,我是还想去继续深造的,并没有满足于现在的状态,毕竟,新的东西是在不断生发的,艺术更是同理。要做到‘笔墨当随时代’就要不止于求索。只有不断向自然学习,向历史学习,向他人学习才能保证艺术创作的给养。”
国画家刘宁辉的谦谨勤习,让他的画作始终葆有源源不断的,能够越挖越深的潜力资质,其大气、高远的艺术精神,潇洒,沉逸的奔放个性在画面中得以淋漓体现,同样,其为艺之前景空间的潜力也有目共睹。上世纪五十年代生人的他,如今正值艺术创作的最佳时期,笔墨趋于老辣,内心更为丰富,只需“百尺竿头”的勤进便能有再次“化鱼为龙”的成就。这样的蜕变,使观者期待,而艺术本身也在默默静待!(记者:杨丹菲)
浑厚华滋 沉雄博大
简评刘宁辉的山水画
文/刘振虎
刘宁辉出生于重庆,是一位极具有思想性、艺术性、时代性、突破性的山水画家。他在创作中始终坚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力求在作品中给人以情景交融的审美感受。他潜心感悟艺术真谛,虚心求教耆宿名师,不断吸纳他人长处,使画艺不断提高。他饱览无数奇山秀水,积累大量写生画稿,既磨练了坚韧的毅力,又陶冶了豪放的性格。在不少殷殷心血凝成的佳作中,体现了时代的风貌,蓬勃的生机,显示了娴熟的笔墨,不凡的张力。
刘宁辉经过长期的艰辛磨练,逐渐形成了浑厚华滋、沉雄博大的艺术风格,登上了笔墨与丘壑兼胜、人格与画风融合的艺术高峰。其山水画创作,无论是用笔还是用墨都达到了“尽其灵而足其神”之境地。作品中意象、气韵、意境等多种要素的显现,是作者气质、才情、学养、思想的集合体,同时也是人格外化的表现。
刘宁辉的山水画突出传统文化品味的直觉感受,在表现语言和绘画形式上,努力做到对传统山水画进行辨证地继承和适应性地反叛,强调个性发挥与传统承接的相谐,突出现实感与神秘感的结合,如石块、云山、溪流的相互交接处,他将水墨的随意性幻化在线条、点苔的轨迹中,强化了视觉冲击力以及引发思绪意蕴,从而张扬了作品个性、才情与口味。
刘宁辉作品中透出的那种精神境界和审美情趣,自有一种蓬勃之气回荡其间,散发着行云流水般的意气,近视远看或远视近看,均有一番别具一格且引人入胜的景象。画家以其独创的风貌、神奇的笔墨、灵变的意韵和散发着文人气息的作品,给予读者一种超然物外的艺术美感。
刘振虎中国艺术报道主编书画策展人